7月28日,鄂州市召開市委七屆十二次全體會議。會上,鄂州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公布,其中,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%,居全省第一。究其原因我們發現:武鄂同城的帶動作用明顯,一批本土培育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,已經由一顆種子長成了大樹。
渾濁的污水流經這個裝置,就可以變成潔凈的清水——這個曾經躺在實驗室里的裝置,如今已經用在了陜煤集團的工地上。而這套環保裝置就出自鄂州一家高新技術企業。公司的核心技術來自武漢徐慢教授團隊,由鄂州市政府全資投資公司——鄂州市昌達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投資3800萬元,教授團隊以技術入股,共同組建了迪潔膜這家公司。研發在武漢、轉化在鄂州,這家企業,是武鄂同城化發展的一個縮影。
湖北迪潔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、武漢工程大學教授陳常連:“昌達公司不光提供了資金,還提供了貼息的補貼50%,如果沒有這些政策我們這些成果可能還停留在實驗室的階段?!?/p>
隨著這顆實驗室的種子成長為行業隱形冠軍,“政府天使投資人”逐漸退出,目前只占6.55%的股份。像迪潔膜公司這樣武鄂聯動培育的,還有拓材科技、萬度光能、深紫科技等一批從高校實驗室走出來的科技型企業。
鄂州市科學技術局戰略規劃與資源配置科四級主任科員易超:“投資培育科技型企業這種事情以前我們沒干過,但是我們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求非常迫切,哪怕最后培育孵化的結果達不到預期,我們也敢于為可能的損失去買單?!?/p>
去年以來,鄂州積極融入武漢城市圈發展,圍繞東湖科學城、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,不斷加快武鄂科技同興。今年上半年,鄂州出臺措施,支持葛店、臨空等高新區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,推動湖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在高新區落地轉化。最近,鄂州正在對比分析光谷科創大走廊其他四個城市政策側重點,謀劃新的政策升級。
鄂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楊偉志:“我們通過梳理對比武鄂黃黃咸的支持政策,著力補齊政策短板,力爭鄂州的激勵政策最優,真正實現研發在武漢,落戶在鄂州?!?/p>
(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康耀方 全晟 責任編輯 何潛彬)